参与流程
学 生 登 录 还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提 交 作 品
截止日期
2013年3月31日
热点内容
一个教师的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征文启事
中国梦里的你我他
莫言获奖感言(节选)
我心的理想的学校
当前位置:活动首页 -> 文章详情

壮志凌云出少年

作者:解玺章

  梁启超的记忆力很好,才思敏捷,这些都是他最终获得成功的先天之本。同时,梁家以读书育人为核心诉求的早期教育,又给了他长大成人的后天之本,让他的天资和才华得以充分地发挥和展现。他两岁识字, 四岁读书,八岁学作文章,九岁时文章写到千余字,十二岁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补博士弟子员,但他并没有自满自足,《四书》《五经》,科举考试都限制不了他的才思和向往。他的家乡有一座凌云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梁启超经常与兄弟姐妹一起爬上村后的小山,到凌云塔附近眺望南海的波涛。据说他八岁的时候,以《凌云塔》为题写了一首诗 :

朝登凌云塔,引领望四极 ;
暮登凌云塔,天地渐昏黑。
日月有晦明,四时寒暑易 ;
为何多变幻,此理无人识。
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 ;
我欲问孔子,孔子难解释。
搔首独徘徊,此理终难得。

  在这首诗里,梁启超表达了一个孩子天真的好奇心,勤于思考、敢于怀疑的精神, 以及渐渐扩大的胸怀和对新的知识的渴求。这座凌云塔也曾带给他冥思遐想,让他对未来有了更多的向往。他还作过一副对联,表达他的心情 :

凌云塔下凌云想,海阔天空,迢迢路长 ;
天竺国里天竺望,云蒸霞蔚,须臾妙相。

   这副对联寄托了梁启超小小年纪就已树立的高远志向,凌云塔启发了他的“凌云”之想,但他清楚地知道,要实现“凌云”之想,脚下的路还很长。他已经作好了走出家乡、走出新会、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准备,一棵幼苗已经破土而出,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了。

  (选自《梁启超传》,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阅读背景

  《梁启超传》以梁启超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点带面、以人带史,重新评估了梁启超及其思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并以宽广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以梁启超为中心展示了晚清民国大变局中一代知识分子的痛苦、彷徨及艰难求索的历程。

  【相关评论

  晚清之季,国家衰弱。梁启超及其同志所代表的改良派,试图引进西方政治文明以救国拯民,一度开风气之新。然而随着戊戌变法的最终失败,改良主义路线被认定为“走不通”。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梁启超也被主流史观定义为失败的,甚至是反革命的改良主义路线之代表人物,其形象一度被脸谱化。但现在回头看,当年梁启超等辈之主张与作为,或许能给当下的时代以新的启示。

  ——端木赐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