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魔幻与现实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赏析!
莫言受领诺贝尔奖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红高粱》是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

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 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页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莫言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他很好的描绘了自然;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相 关的事情;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

莫言的故事有着神秘和寓意,让所有的价值观得到体现。莫言的人物充满活力 ,他们甚至用不道德的办法和手段实现他们生活目标,打破命运和政治的牢笼。

莫言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他知晓手工艺、冶炼技术 、建筑、挖沟开渠、放牧和游击队的技巧并且知道如何描述。他似乎用笔尖描述了整个人生。

他比拉伯雷、斯威夫特和马尔克斯之后的多数作家都要滑稽和犀利。

在莫言的小说世界里,品德和残酷交战,对阅读者来说这是一种文学探险。

红高粱

红高粱

作者:莫言

读莫言,必读《红高粱》。最平价、最充实、最经典、最血性--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成名作。

阐释莫言的文学观,传达莫言的文学经验。对于解读莫言,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梁》,为莫言的成名之作。书中创造了莫言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红高梁》曾荣获第4届全国中篇小说奖,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据此改编的电影《红高梁》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蛙

作者:莫言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具有开创意义的小说艺术尝试,生动展示六十年波澜壮阔“生育史”。

深度呈现中国人对生命的敬重、悲悯和罪感。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09年。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在艺术上极大拓展了小说的表现空间。整部作品以从事妇产科工作五十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和自我反省,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同时也深刻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灵魂世界。本书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本书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0年被《南方周末》评选为2009年“文化原创榜年度图书虚构类致敬作品”,并入选多项年度好书排行榜。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你可以不看莫言所有的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莫言,应该看莫言的《丰乳肥臀》。

引人入胜的细节,毫不畏缩的描写……莫言的这部小说是一次感官的盛宴。

《丰乳肥臀》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大书,是莫言进行民间史诗性书写的成功试验。作家倾情把母亲描绘成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或者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化身。但命运多舛,她生养的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以及癫狂岁月下的官方权力话语发生了枝枝蔓蔓、藕断丝连的联系,并不可抗拒的被裹挟卷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和厮杀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和消解苦难的现实:兵匪、战乱、流离颠簸、亲人死亡以及对单传的废人式儿子的担心、焦虑,而她在癫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为更是鸟儿吐哺的深情……母亲是一种意象符号,是对他作品中“我奶奶”式女人的集合,同时也涵盖了“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莫言对民间苦难及其承受者的爱戴、同情和关怀。

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作品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母体,将夸张的想象与质朴的现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激情四 溢的诗性笔触游走于阴阳两界,全景式地展现了乡村中国的生存画卷。作家将沉重的 思想贯注于狂欢式的叙述中,在对苦难的戏谑中加深对苦难的理解。

《生死疲劳》是莫言2005年以喷涌般的气势创作的一部重构宏大叙事艺术的长篇巨著 。在小说中,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这部小说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巨制;关于生命的六道轮回想象撑起了这座气势宏大的文学建筑,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本书获得2007年“‘福星惠誉杯’《十月》优秀作品奖”,2008年香港浸会大学 “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入围首届“曼布克亚洲文学奖”;入选 中国小说学会“2006年度小说排行榜”(榜首),亚洲周刊“2006年十大好书”。

酒国

酒国

作者:莫言

中国杰出小说家莫言原创的《酒国》……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实验性文体。其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超出了法国乃至世界读者的阅读经验。

--2001年法国“Laure Bataillin外国文学奖”授奖辞

《酒国》是莫言于1989至1992年全力打造的一部将现实批判锋芒推向极致,并在叙事实验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的长篇力作。在小说中,省人民检察院特级侦察员丁钩儿到酒国市调查一个特殊案子;但到酒国市的人没有谁能经得起诱惑,在权力、美酒和女人之间周旋的过程中,丁钩儿虽不断提醒自己不喝酒,最后却醉酒淹死在茅厕里。通过丁钩儿的故事,小说犀利地揭示了这个社会的可怕奥秘。与丁钩儿故事并行的是出现在小说中的作者与酒国市文学青年李一斗关于文学创作的通信,以及李一斗创作的小说作品;这些小说作品在风格上五花八门,堪称是小说文体的“满汉全席”。本书法语版获得2001年法国“Laure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藏宝图

藏宝图

作者:莫言

莫言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著名作家莫言的十余部中篇小说,这些作品构思精巧,语言流畅,从不同的角度对当代人的身边琐事进行了描述,表达了作者所具有的独到的创作风格,非常值得一读。

1、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2、提笔伏案之年,窗边,是心灵奔向青春的黑色河流,突兀的世界。

3、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

4、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我将用它记录永生。

5、回首,才看见我们是以快乐的心情写悲伤的青春。

6、满腹经纶是黔驴之技,易于迁延与迟滞。

7、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8、在年生里,我们因无知荒唐而美丽。

9、呆坐在眼睛里的空洞和茫然,凝结成氤氲的哀伤,在青春的天空渐渐延伸和漫散。

10、我们总是以诗般的语言刻画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狈。

11、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经归来,归来无望。

12、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

13、因此,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 我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14、久远是迷途里酝酿的酒,愈陈愈香。

15、即使世界遗忘了你,也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在你生命的伊始之日,道一声:生日快乐!

莫言谈创作: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 我们写长篇小说,第一个可以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写我们的村庄、写我们的家族、写我们这个地方百年的历史、千年历史,写大的历史架构的小说,有一个庞大的圆心,构筑一个宏大的作品。这种写法到了《战争与和平》之后,要写得比他们更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家一直在写,我觉得,现在很多批评家对这样一种小说的写法批评很多。认为不应该这样写,认为中国作家野心太大,老是有一种强烈的社会历史意识,老是想进行宏大叙事,但我觉得不要听他们的,你觉得你想这样写就可以写。尽管超过不了《战争与和平》,也还是可以写的。再一个,你可以写一种很奇特的小说,有很多小说我觉得也属于长篇小说,像南派三叔的《盗墓小说》,也是一部很有趣的作品。我们未必要去写严肃的事件,你只要写得非常好看、非常有趣味,也可以写类型小说,这是长篇小说的一部分。当然,我们也可以写10来万字的小长篇。写一个人的命运、写一个事件、写生活当中的一些趣事都可以,总之,我觉得长篇没有一定之规,它该长就把它写长,该短就短,就像以前讲的,仙鹤的腿很长你把它砍一截它不高兴,水鸭的脚很短,你给它接上一块,它也很痛苦。小说素材决定了它要写50万字就不要把它写短。素材只能写8万字,那你就写8万字。但是,无论我想写什么,个人经验很重要。

尽管家里穷,父母还是把莫言送到家乡的小学去读书。“文革”开始后,因他的家庭成分是“中农”,被列入“出身不好的一类人”。后来,又因“他和老师之间闹了些不愉快,便失去了上中学的资格”,不得不回家务农。据莫言后来回忆,“15岁以前都半光着屁股,参加一些不应该是孩子参加的劳动”。本来,十几岁的孩子正是最喜欢说话、饶舌的时候,但莫言却“开始经受农村劳作的孤独”,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学会了“自言自语”,大家都不知道他究竟在嘟哝些啥。这让父母和工友们一度很担心,都觉得他“有毛病”。后来,他给自己取的笔名为“莫言”,就是提醒自己少说话。

尽莫言说:那时候书非常少,一个村子里几本书了如指掌,为了看书,想尽了一切办法,提前拿着自己仅有的几本书去跟人家交换,人家不感兴趣就帮人家干活,帮人家推磨、割麦子,换来阅读人家藏书的权利。

后来附近十几个村庄的书都看完了,你不要以为十几个村庄有多少书,没几本书,顶多也就是二三十本,我当时觉得我已经是世界上学问最大的了,把周围一个乡的书全看光了,其实也就是十来本书,几本经典著作。

后来实在没书看了,就看新华字典,看新华字典也觉得蛮有意思,至于说倒背如流,那是太夸张了。就是读得很熟,有时候甚至把新华字典的错误都可以找出来。

我12岁辍学以后就没有书可看了,天天在家里劳动。刮大风、下大雨不能下地劳动的时候,就躲到我们家的一个磨房里看这些书,翻来覆去地看。